引言

殘疾的定義

殘疾可以是指一個人:

失去身體的任何部分;
身體或心智的機能失常或缺損;
體內存在可引致疾病的有機體。

殘疾也可以是指一個人由於身體部份機能失常:

引致學習困難;
影響對現實情況的理解、情緒或判斷。
引致行為受到干擾。

殘疾不單是指現存的殘疾,更包括曾經存在的,將來可能存在的或個人被認為存在的殘疾。

我們都是不同的英雄

甚麼是殘疾人士?

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們都有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能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能和特徵。

 

就好像殘疾人士和健全人士一樣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領域中發揮作用,無論是在學習、藝術、運動或其他方面,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優點和才能,這是我們獨特的地方。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獨一無二的存在,但無論你是健全還是殘疾,只要我們都能夠發揮所長,為這個世界帶來美好和改變,你和我都能成為一個獨特的英雄。

讓我們一起珍惜彼此,共同創造一個更包容美好的社會。

「殘疾人士」一般是指一個人,不幸在身體或心智方面有所缺損,而影響到他們日常生活。

在香港,常見的殘疾類別包括:

肢體殘疾:

指手、腳缺失或功能受損,使日常活動受影響。

視障:

視障:指視力受損,導致看不清東西或完全看不見。

聽障:

指聽力受損,導致聽不清或聽不到聲音。

言語障礙:

說話有困難,影響溝通能力。

器官殘障/長期病患:

因疾病或治療引起的狀況,如器官功能障礙或日常功能動受限制。

智障:

智力低於一般水平,學習和適應能力受限制。

精神病患者:

情緒、心智或行為出現失常或受到困擾。

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指無法長時間專注散、活動量過多和自制力較弱。

自閉症:

社交及溝通上有障礙。

特殊學習困難:

學習表現出現異常,如讀寫障礙等

每種殘疾類別的需要都不一樣,但我們都應該要支持和理解他們。現在就讓我們認識一下肢體殘疾人士、視障人士和聽障人士的需要,以及他們日常生活中面對的挑戰。

肢體殘疾人士

肢體殘疾人士是指手、腳缺失或功能受損,使他們腿部或手部活動能力受限制,使行動不便或影響日常生活。

部份肢體殘疾人士需要使用手杖、輪椅或電動輪椅輔助走路,如社區上沒有斜道或升降機等無障礙設施,他們出行會非常不便。

肢體殘疾程度嚴重者(如四肢癱瘓人士),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亦會受到影響,更有可能需要別人幫助洗澡、穿衣服等。

雖然肢體殘疾人士生活中面對很多的困難和挑戰,但社會上亦有不少肢體殘疾人士,跨越身體上的障礙,取得傑出成就。

影片

認識肢體殘疾人士

霍金(1942-2018)

年輕時的霍金已經展現出非凡的學術才能,在牛津大學就讀期間,他的學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不幸地,霍金在21歲時被診斷出患有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使他的身體越來越無法控制。

 

他肌肉萎縮情況日益嚴重,最後更喪失說話能力,只能依靠手指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以及與外界交流。可是,霍金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雖然他的身體每天都在退步,但他的頭腦卻在不斷進步。即使受到身體上的障礙,但依然無阻他在科學上的研究,在黑洞研究上提出許多重要的觀點和理論,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霍金在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
相片來源:維基百科

2006年坐在輪椅上的霍金。

霍金總是以樂觀的心態對待自己的病情,他用親身經歷教導我們,只要我們堅持不放棄,最終我們也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視障人士

視障人士是指視力受損或完全喪失視力的人士。

部分視障人士需要使用白杖或導盲犬輔助了解路面狀況,以免在外出時撞倒物件或發生意外。社區如果沒有提供視障人士需要的無障礙設施,如引路徑或巴士上的報站系統,他們外出便會很容易迷失方向。

因為視力受到影響,他們在日常生活也會面對不少的挑戰,如分辨衣物、閱讀或使用智能電話等,需要使用一些輔助工具協助。

雖然視障人士生活中面對很多的困難和挑戰,但社會上亦有不少視障人士,跨越視力上的障礙,取得傑出成就。

影片

認識視障人士

1904年海倫.凱勒自哈佛大學畢業。
相片來源:維基百科

海倫 ∙ 凱勒(1880—1968)

海倫 • 凱勒在19個月大的一次疾病中失去了視力和聽力。好學不倦的她在7歲時,得到啟蒙老師在她的手掌上寫字,令她學會了認字。不到一年的時間,她便學會了手語、閱讀和寫盲文字。10歲時,海倫 • 凱勒用手感覺老師的舌頭和嘴唇,努力模仿老師的口形,終於在刻苦的練習中學會了說話。自此海倫 • 凱勒更積極學習,她學會了5種語言,並於1904年以優異成績取得哈佛大學的文學學士學位,成為首位畢業於高等院校的聾盲人。

1924年,海倫 • 凱勒成立了海倫 • 凱勒基金會,並於1946年擔任美國全球盲人基金會的國際關係顧問,開始週遊世界,訪問了35個國家,爭取在世界各地興建盲人學校,並常去醫院探望病人,與他們分享她的經歷。她同時亦為不同弱勢社群爭取權益。她堅強的意志和卓越的貢獻成為世人的學習榜樣。

聽障人士

聽障人士是指聽力受損或完全喪失聽力的人士。

部分聽障人士在日常交流時需要使用助聽器或透過手語的方式來協助溝通,當環境噪音太大或對方不會手語,他們與其他人溝通會非常不方便。聽覺障礙對他們在學習或日常生活上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聽障人士非常依靠視覺來接收信息,手語翻譯或視覺訊號裝置等的協助,有助聽障人士獲得社區上重要的資訊,否則他們便會難以完全參與社區生活。

雖然聽障人士生活中面對很多的困難和挑戰,但社會上亦有不少聽障人士,跨越聽力的障礙,取得傑出成就。

影片

認識聽障人士

1922年的愛迪生。

愛迪生(1847-1931)

愛迪生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之一,擁有多個重要的發明專利,包括留聲機和電燈泡。關於愛迪生聽力受損原因眾說紛紜,但他在12歲時已經失去了大部份的聽力。聽力受損並沒有讓愛迪生感到氣餒,他反而將其視為一種財富,使他能夠專注於實驗和研究之中。即使愛迪生聽力受損,但他仍成功發明了留聲機,有指部分原因是機器能夠播放對盲人有用的材料,就像今天的「有聲書」一樣。

愛迪生和他的發聲機。

愛迪生的聽力損失並沒有阻止他取得成功,他的發明影響了後世全球人類的生活。他是一位鼓舞人心的榜樣,激勵著世界各地的人士。